随笔网
查看: 656|回复: 0

重读《实录毛泽东》——治学

  [复制链接]

90

主题

0

收听

0

听众

随笔LV10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511
发表于 2021-6-23 06: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和世界历史的巨人马克思、恩克斯、列宁一样,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是宣传家、组织家、士兵,但首先还是学者。
        还是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就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在学校的自修室,你总可以看到毛泽东在阅览室读报。去看报的同学也不少,而每天必到,一看就是一两个钟头的,却只有毛泽东一人。
        还是学生的毛泽东经常节衣缩食给自己订阅一份报纸,而其读报方法也很特别,把新闻从头到尾看了之后,他裁下报纸两边或四周的白纸条,用绳线订好。在那些不宽的、长长的纸条上,他把报纸上所见到的地理名字一个个都写上,还写的是英文,然后对着地图看。同学问他这是做什么?他回答说:“我学着写英文,再则,我把世界各国所有的城市、港口、海阳、江河、山岳的名称记熟。还有,最重要的,报纸是活的历史,读它又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毛泽东看报纸看的很仔细,有时一张报纸,他可以看几个小时。报纸旁常常有一本中国地图,一本世界地图,每个地名都查的很仔细。他专门研究地理和专门研究历史用的是一样的方法——即抓住中心,旁征博引,不离其宗,一直有了相当的成绩,才告一段落。正是从小就有这样“学而不厌”的精神,从青年时代就养成这种刻苦治学的习惯和方法,才使毛泽东成了博古通今的人。
        民国六年(1917年)夏,毛泽东在给萧子升一本书的扉页题词时,曾抒发出他对学问的学与精的看法,特摘录部分如下:
        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致万石焉。学问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等积矣,又有大小偏全之别,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此与夫执一先生之言而姝姝自悦者,区以别矣……
          那年,1893出生的毛泽东仅仅24岁。

这个用户很懒,暂无签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读者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随笔网,散文随笔,心情随笔,生活随笔,情感随笔原创发布网站。随笔网,随心所悦,阅读改变生活。随笔网拒绝浮躁,拒绝空洞,拒绝无病呻吟,是中国第一个随笔随心悦读与心情记录交友网站。

手机扫一扫,下载随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