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网
查看: 451|回复: 0

那些书噢

    [复制链接]

24

主题

0

收听

1

听众

随笔LV7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1
发表于 2019-12-25 2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和老公在一起,大搬家四次,从成家时的乡下街道门面几间平房到单位集资起初的两居五年多,到进城租房两年多,到房改三居九年多,到现在的四居十来年,每次搬家,份量最重、选择最麻烦、两个人意见最一致的便是书。
第一次搬进楼房住时,书尚有限,基本是老公收集的,三十来年前,也不过两三纸箱吧,没进行选择,都带过去了。
两居时,没书房概念,书柜也不是标配,居住条件有限,基本居住条件下,我们在大卧室一个衣柜一张床时最扎眼、也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两个并列书柜,实木的,可结实了,双胞胎般,开始是单层排放,渐渐的双层,渐渐的下半截柜子也塞满了。
书多是考试类,自学考试从中文到法律,从专科到本科,几十门课程的大大小小各式排版书及笔记等,我和老公都是中师毕业,后续学历都是这样一本一本啃来的,辛苦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高考功夫,两口子收入不高,要养家,孩子老人还要还欠的帐,每一毛人民币都是要计算着的,要报名费、书费,还有去城里考试时的吃住行费用,不敢浪费,不敢不认真,不敢不努力,因为是两个人确定的生活方式,考试,学习;学习,考试。
生活可以苦些,反正年轻。娃不娇贵,好养。老人也还好,娃爷爷最后几年虽然花了不少,书上的费用那些年只有逐年增加的,娃爷爷临走前甚至郑重嘱咐老公,放弃吧,不要再在书里找命运了……
那种坚持,那种辛苦,那种执着,当时认为自然,因为是两个人的选择,现在回首,慨然,还有暗自对年轻自己由衷的敬佩……
自考类外,老公认真准备的律师考试类,我和老公共同准备的研究生考试类,也占了一定份量。
考试书外,也增加了些课外书,几本名著,三两本针织书,那时非常迷恋针织手艺,一方面是喜欢,一方面也是家庭主妇必备功能,跟做饭一样。还有就是老公爱好的,数量不多。
这样稳定的带娃、上班、考试的生活持续五六年,生活条件有限,人却是满满的。
九七年省公考进城了,租房时,一面适应新工作和生活,一面奔波于城乡之间,书也就很少的带过来。
后来,有自己的房子了,乡下单位房还回时,搬家时整理打包的书占了很大比重,不过东西本来也就是书、床上用品和随身物品类,书处理了不少,有送人的,有考完自然淘汰类的应试书,带过来的一部分在女儿房内书架上,一部分在卧室橱里、桌上、床头柜上等。那些年,忙工作,忙娃,忙着应付生活,少了必试的压迫,人也懒起来了,电脑啊,手机啊等等电子产品的兴起也减退了了读书的劲头,束之高阁多,真正的阅读少之又少,书增加的不多。
搬四居时,房子大了,有条件独拥有一间书房了,女儿也开启了大学研究生和工作路程,一年回不了几回,在家里的天数一年比一年少,在成都时最长几个月才能回一次,现在,有小家了,一年在家也只能呆上十来天。老公先是忙工作,后是离家在外,自己工作上也渐渐淡出,这十来年,一个人居多,特别这几年,诺大的家单独的办公室,工作日期间基本一个人,两点一线 ,家和办公室。
前几年时,晚间基本在书房,打字,听音乐,读书,老公应酬回来的程序基本固定,进大门,推开书房门,书桌对面椅子上一坐,一边脱袜子,一边开讲见闻,吹吹牛聊聊天,我呢,一边关音乐,一边倒好水,两个人侃上一会,兴致所至,时长时短,然后他去卧室或客厅,我依然努力一会,也是时长时短。
书呢,两次筛选后留下来基本三种,一种当然永久收藏类,一种是陪伴和改变了我们命运的考试类书经挑选留几本以作纪念的,那些书里,有我们的汗水,有我们的黄金屋,有我们的岁月。还有一种是我们俩尚未完成的,比如律考,比如研究生考试。虽然至今也还没有完成,永远的遗憾了,不会再考了。
书房有整面墙的书橱,能搁许多许多书,增加再增加,途径也有三种,一种当然是购买,前几年为辅,近几年为主;一种工作之便搜罗的,前几年为主现在基本没有了;三是老公和女生筛后的。然后就是前几次筛选留下来的。
说到留下来的,不得不单独说下《读者》、《小说月报》《收获》等期刊,它们从三十多年前的几毛,到后来五元多,这个价位段的二十来年时间里,从挤出钱偶尔买一本珍本般的阅读,到一期不落的买与读,再到仪式般的买得,再到这几年停止购买,它们陪伴了多少岁月,慰藉了多少的情绪,已经是一种情结,是生活的一分子。搬过来时,还在手里的,那时还流行借阅,借了不还经常有,几乎一本都不舍得丢下,丢下了仿佛就是丢了自己一样,全都搬过来,好在一个城市里,蚂蚁搬家样,它们都整齐的撂在了柜子里,好象真的哪一天如预计般再次捧起它们阳光里重温。十来年过去,它们依然是来时和读一本放进去一本时的模样。
然后呢,就是书房里塞的满满,桌上、几上散落,床头、沙发上,哪里的哪里,随地儿能扔上几本,哪里都能摸一本,双休外,半边床上也有好几种,通常老公回来前整理出去,老公走时又回来了。
老公总说太杂太多太乱啦,其实我也觉得,可总是无数理由让自己纠结着,舍不得着,什么叫断舍离啊,怎么到自己就这么难呢?多少理论多少自我鼓励多少老公的要求,都当断不断的,拖延症大爆发的延宕着。
直到前几天,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甚至是有些矫情的头条上一则小小随笔,终于让我下了决断,且毫不可恋的进行了这件事。
文章里头说,六零后,老了,到养老院后,一间房,一张床,一张桌,必备生存设施后,罗列的一辈子的收藏都搁哪儿呢?什么集邮册啊,画啊,红木家具啊,一应俱全的厨具啊,等等的等等,养老院肯定是不让带的,捐了作正式收藏吧,档次不够人也不会收啊,至于生活用品类,谁人不缺不说,人也轻易不会用你用过的啊,最后小有矫情的说,而今的精心选择精细收藏以后怎么办。
就是这样一篇小文章瞬间让我觉得那些藏于柜中宝贝一样的,鸡肋一样觉得会用上事实几年也不招待见的,现在处理与不得不处理时再处理区别在哪里呢?还有我不处理,以后让女儿处理?老公处理?不是他们的负担吗?
两者的区别,实在是在现在处理,必将家里更简洁,更干净,生活质量更高,还能节省许多时间与精力,因为时不时需要打理,断舍离,断舍离,感慨深,做到少,为什么有百利无一害的,要如此的延宕着?
说干就干,虽然下着雨,虽然上着班,果断请来人翘了班,该扔的扔,该赠的赠,反正一笼统全清出家门再说。
书房里,曾经类别清晰的橱啊柜啊里的满满当当的书,花了许多时间与精力整理的,有的十来年重见天日,十来分钟便扒拉的一地鸡毛。储藏室里扒拉清净只三两件留下。前后院子的鸡肋也一清干净。衣柜里尽量扒拉。一边扒拉,一边自嘲,还差人没被扔掉了。
两个半天时间,没有留恋,没有怜惜,结果是感觉清爽。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经常念叨这句话,终于真正第一回做到了。
从这第一开始,要经常念叨,经常这样做,不仅身边物,还有头脑里的,思想上的,社会关系的,还有自己与自己的……
精简之髓,在此。
生活之美,在于不为物所累,不为物所牵,珍惜不长生命便是不浪费,心尽其用,物尽其用,当下美好,便足矣。
生命的长度哪里会在遗存里,过往便过往了,当下珍惜着便已具足存在的意义,想那么多干嘛。


这个用户很懒,暂无签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读者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随笔网,散文随笔,心情随笔,生活随笔,情感随笔原创发布网站。随笔网,随心所悦,阅读改变生活。随笔网拒绝浮躁,拒绝空洞,拒绝无病呻吟,是中国第一个随笔随心悦读与心情记录交友网站。

手机扫一扫,下载随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