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放了 发表于 2018-3-27 22:09:58


   最喜的杯子配一点绿色,再来点沸水,扔掉手机是真的可以在自家门前享受。
    家里的茶,是从小喝到大的。因为不会细品,多是大口一饮,再发自内心的舒张毛孔。
    喝了许久的茶也让我有些许明白制茶者的用心,即便是亲身体验也不能言表。
    摘茶是第一步。背着竹篓去茶地,双手很迅速,与初醒的太阳抢夺时间。午饭吃的简单,稍作休息,避过烈阳,便又与夕阳抢夺时间。每天摘下的茶不能立刻开始炒,需要摊开晾晾。这样做一是为了去掉表面的露水,避免炒制后茶色偏黄;二是免于茶叶因过热,由绿茶变为红茶。
接下来是第二步炒茶。开始前需要准备炭火,炭是自家山上的柴火烧制的。买的怕茶叶炒完后有烟熏味,喝的不安心。采茶是全家一起,炒茶却只能交给父亲和母亲。用塑料篮子装一点茶倒进滚筒,滚筒的温度是父亲控制的,所以茶叶在滚筒里的时间也由父亲掌控。待时间刚好,将茶叶接出倒入铁锅开始炒制。锅的温度也是父亲管着,因为铁锅温度很高,父亲也只会在炒茶时觉得温度不够才会让母亲帮忙一下架一下火。炒茶时间一定要控制好,茶叶在滚筒里的时间一定要长于炒茶时间,不然茶叶容易焦,泡茶时也会有许多碎渣出现。
第三步是烘茶。炒茶结束将茶叶倒入烘箱抽屉,再来几下技术性的抖动,将茶叶均匀的摊在烘箱抽屉里,之后便上到烘箱开始烘茶。炒完的茶一锅接着一锅,烘箱抽屉也要不停往上升,从最下一层直至最上一层,节奏是一锅一升。这样做是避免茶叶因炭火过热而变黄。烘箱不是无限层的,只有六层,不够时便会将最上的两屉茶倒在一起。所以到最后茶叶会不断积在最上层。
十五六岁时帮过母亲烘茶,却唯独不敢帮父亲忙,因为铁锅太热,一摸就起泡。父亲的手在三十多年的炒茶中已经长出了老茧,所以无碍。不过即便是烘茶也是不易的,烘茶前的摊茶并不是简单的上下一抖就能做到均匀摊开,这需要看透里面的门道。另外烘茶的火候与时间也得掌握,不能只顾着烘茶却忘了炒茶。所有的环节都需集中精力,不可丝毫马虎,因为做的是绿茶,极怕茶叶变黄。我和父亲的默契不如母亲和父亲,一聊天便能忘了茶。
   摘了一天的茶,花三四个小时炒茶,在睡前能看到所有的辛苦是否值得。茶色不错,斤两足够,龇牙一笑,明早就能笑着把茶叶卖出去。上高中前我都会帮家里摘茶,摘了一天的茶,称完能有十几斤,炒完后能减到几斤重,换算一下是四斤新鲜茶叶制成已经绿茶。
家里的茶季开始于三月初,每年采摘的头一茶父亲会留下来以接待这一年来家做客的人。嫩茶能摘到清明,清明前家里做的都是毛峰,清明后茶叶长得足够长,家里便着手开始做猴魁。五一后绿茶渐渐变为红茶,至五月中旬一年的茶季便也算是结束了,家里一年大部分的收入也装进口袋了。
家里制茶就是这样,我家那一片也就是这样。不说正宗,但是安心。
老茶农的儿子,开心的也就是家里的茶能让父亲和母亲开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