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儿在林梢 发表于 2022-3-10 15:48:59

过年

       随着日历一天天地翻过,又到了回家过年的时候了,一路驱车赶在除夕前一天回到婆家。
      真正的过年仪式是从除夕这天才开始的,这天也是最忙碌的一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接灶神,也就是俗称的盎狼烟,小年那天灶王爷不是上天汇报工作了吗?今天得把他接回来过年。天蒙蒙亮村里就响起了鞭炮声,家家户户差不多在同一个时辰开始接灶。“盎狼烟、盎狼烟,一年一个大黄腱,黑牛马黄牛马,天上的牛郎吃草渣。”盎狼烟是要用牛槽里的草渣的,只是现在农村里都不喂牲口了,没了牛槽也就没了草渣,一般也就用把柴禾草代替了,鞭炮还是有的,纸钱与元宝也是一定要有的,恭恭敬敬地把灶神接回来供奉好,才能张罗着凡人的早饭。
       早饭后就是打浆糊贴对联啦。在农村贴对联是很隆重也很繁琐的事情,家里所有宅院,不管有没有人居住,都要认认真真地张贴,不像我们在楼上贴张福字就可以的。什么出门见喜、满园春光、身体健康、小心灯火,屋里屋外窗户井台,院里院外旮旯角落,包括院子里大大小小的缸、瓮,就连桌子、杌子、抽屉上都要贴个小“福”字或小“酉”贴,酉谐音有,祈愿日子越过越富有。总之凡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要贴到,所以这个贴对联绝对算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遇上寒冷或有风的天气,浆糊刷到门上就冻住了,难度就更大了,不等贴完手就冻僵了。对联贴在门上,门楣和窗楣上贴的是过门笺,红黄蓝绿粉紫各颜色要间隔开贴才好看。过门笺也叫落门笺,因为是手工刻制的,中间镂空的图案,配有四季平安、红梅报喜等吉祥字样,花花绿绿的纸屑落到地上,“落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儿”,现在的过门笺大多改为流水印制了,虽然看上去华丽漂亮许多,但总感觉不如木刻的生动。刻制过门笺裁下来的花纸条条,塞在秸杆里制成“挑笺”,插在每个大门楼的两侧,迎风招展,对联与过门笺全部贴好,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虽然贴对联有点累,心里的喜悦却是抑制不住的,贴对联完成,整个院落包括房屋门窗似乎也新了。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6903709277_674.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6903726516_441.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6903730438_286.jpg
   贴完对联就过晌了,简单的午饭后就是上坟了,上坟用的酒菜、鞭炮、纸钱也都是有讲究的,上坟祭祀的事情都是公爹亲自料理,女人是不能参与的。厚厚的一沓烧纸,要先拿人民币在最上边的纸张上密实实地压一圈(这个压纸的钱从最初的五元面额升到百元面额了),然后双手一划拉,纸就旋开了,一卷卷的叠成不同的形状,上坟的物品盛放也是有讲究的,菜一定要用碗盛着,再放到传盘里端着,纸、香、酒等要放在箢子里,传盘最多也就盛四碗菜,而且传盘也不是每家都有的,慢慢的用的也就越来越少了,但是箢子还一直在用。公爹把东西一样样地放进箢子里,收拾好这一切,本家的兄弟爷们就一起约着给老祖宗们上坟去了。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458147849_800.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458153261_862.jpg
   除了上坟请家堂发纸马都会用到纸钱、元宝,所以那些兄弟们去上坟后,公爹还在准备这些东西,纸叠成不同的形状,分成不同的卷,四卷同样的是宅神喜神财神灶神的,还有一卷最大最厚的公爹说是给老天爷的,所谓活人的话当圣旨,各路神仙钱给的多少还是我们说了算。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55542796_288.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555448892_808.jpg
上完坟回来就该去请家堂了,家堂分老家堂和小家堂,一般过世三年之内的人是要请到自己家里的,叫小家堂,婆婆过世时就请了三年的小家堂。请家堂也是男人的事,女人是不能参与的,牌位事先准备好了的,上面蒙着丝绒布,牌位一般由儿子或孙子捧着,鞭炮、纸宝、香火等由随同的人分拿,出门前还要点上灯笼,整个过程中灯笼是不能灭的,遇上有风的天气要格外小心地守护着,灯笼是给先人照亮回家的路。一切准备就绪,近份的兄弟爷们一大群浩浩荡荡地向村外走去,到了林地有专门的人指挥,放鞭炮、烧纸钱金元宝是少不了的,三拜九叩地请回来,回家来要先把牌位放好,牌位前要点上蜡烛上上香,然后就是摆供菜,村里年长的老嫂子烧了张纸说“五婶子请你回来过年了,你要是来了就显显灵叫家里人看看”,然后把纸放到香边,纸居在香上就是请回来了,婆婆请回来了然后我们就跪下磕头,至于纸是怎么在香上居住的,这是用科学解释不透的现象,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迷信,这是生着与逝者独特的方式维系方式。这时逝去的人都成了神仙,请来之后到送走这期间香是不能断的,三柱香一直延续着,每个来祭拜的也都恭恭敬敬的,从请来到发纸马奠贤堂,一晚上出出啦啦地不断人。一般发完纸马我们女人和孩子就睡了,男人们轮流守家堂直到天亮。小家堂是连请三年,最后一年送走的时候连牌位一起烧了,逝去的先人三年以后就不再来自家里了,曾经有人在三年之后做过试验,把纸放在香上就居不住了,以后的每年都统一请到老家堂去。我觉得请家堂不能单纯的定义为封建陋习或迷信,这是逝者与生者之间的一种念想和维系,三年之请也是一个过度和适应期,失亲之痛可以慢慢缓解,最后逝者适应了那边的生活也就不再回来了。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690517561_178.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767156385_248.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76716915_11.jpg
      除夕这天最清闲也最快乐的就是孩子了,孩子们早早地换上了新衣服,每人手里提着个大袋子开始挨家磕头讨糖吃了。小孩子上门都是成群结队的,进到门来大方一点的嘴里喊着爷爷或奶奶”来磕头啊”,嘴里喊着磕头其实很少有真磕头的了,一个喊完所有的孩子就都一起张着袋子瞪眼瞅着你,给装上糖以后孩子就跑了,一句话也不多说。孩子的快乐也很简单,还未走出大门口就互相比较谁的糖多。最初孩子磕头是黑天以后,现在越来越早,吃过早饭就开始了,有时孩子会来两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出手也大方,所以每个小孩都收获颇丰,满满的一袋子糖,怎么也得个三两斤,够甜蜜一个正月的。其实现在的孩子磕头讨糖已不是单纯的馋糖了,就是有这个风俗图个热闹。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79534097_144.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795366523_977.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7795387662_681.jpg
   男人们去上坟、请家堂的时候,女人们也是闲不住的,趁这个时间洗菜、和面、剁肉,为晚上包水饺做准备。请来家堂简单地吃个晚饭,我们妯娌几个就忙着包水饺了,男人们这个时候就闲下来了,女人忙忙活活地包水饺,男人们慢慢悠悠地在喝酒,这顿酒可能会一直延续着……,孩子则在一边看电视聊天。
      包完水饺到发纸马这段时间能闲一会,看看春晚,放完鞭后男人们就不见了,一般到村里各小家堂和老家堂去磕头,然后老少爷们聚在吃着瓜子喝着茶水,聊聊一年的收获也是不亦乐乎。一般23:30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下水饺,年五更下水饺要烧豆秸,豆秸豆秸就是都吉的意思。平时闲置的大锅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锅一烧整个屋子充满热气,虽然有点挡视线但是感觉很温暖。我们下水饺的时候公爹在院子里准备发纸马,灶神君、天地神君等牌位都摆放好了,牌位是公爹用黄表纸叠的,形状也是固定的,提前叠好请人写了字,公爹不识字,但是各路神君的位置从来都不会放错。在院子里摆好桌子,五个馒头,馒头的摆放也是有规则的,下边平放三个上边摞两个,三碗水饺三杯酒,供奉用的菜是有讲究的,肉要用方肉,而且是带皮的,还必须是肥肉,鱼也必须是整鱼不能剖膛去鳞,肉丸子、鸡块是糊涂的,豆腐也是方的,每道菜上面要放上一段绿绿的香菜,这所有的菜都是不熟的,连炸的肉丸子也是半生的,供奉、祭祀所有的菜一律用大碗,不能用盘子的。十二点一到,村子里的鞭炮声几乎是在同一个时刻响起,户与户之间挨得很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炸响了这个寂静的小山村,这也是公爹最忙碌的时候,一路跟在公爹身边听着,我知道到了这个家里到处都是神仙,除了已知的财神喜神宅神灶神,还有门神糊爷爷、灯光婆婆、井龙王等,没有名字的统称仙人们。香火一缕缕上升,纸屑随风飘起,钱就这么给各路神仙送去了。饺子煮好男人又开始忙了,端着水饺就走,这是去奠贤堂了,小家堂要去,老家堂更要去。婆家村子小,全村人一个姓属于一个大家族,所以全村只有一个老家堂。老家堂供奉的是村子里历年来过世的仙人,会有专门的人看守,一般是找个上了年纪的或者是单身的人来看护。守老家堂其实是个很累的差使,上半夜还好,人来人往的很热闹,待到下半夜村民各自回家睡觉去了,自己在那里守着应该是很寂寞很困顿的,但这是全村人赋予他的神圣责任。请老家堂一般是村里几个长老级的人物操持,请来以后各家就会去给老祖宗们送菜,比小家堂的规模要大,一碗一碗的以大肉丸子居多,每个先人的牌位都会摆上去,有村史以来,逝去的仙人都有牌位,家堂屋子里是满满当当的,最初的那个老祖牌位放在正上位,其余的都是他之后繁衍的子孙后代。这个家堂开始女人是不能进去的,但是老家堂里悬挂的轴画我是见过的,俗称轴子。画上绘制着家族世袭的繁衍脉络,最上面正房里有两位老人在家堂中守岁,而院中则是忙碌的大人和挑着灯笼玩耍嬉闹的孩子,大门外是前来拜祭的人,都是着官服戴官帽的打扮,一派祥和热闹的场面。
      吃了年五更的饺子就是新岁了,从初一开始,院门口、屋门口、栏门口、井台上都会挂上小香炉,每天三次香,一般是吃饭时点香,这时只点一炷香就可以,一直持续到初七,然后正月十五那天再上香。初一出门拜年你会发现家家门口都会放根棍子,院门口屋门口都有,这是除夕晚上就放好了的,俗称拦门棍,是要放根棍子的,叫拦门棍,作用是驱邪避灾,是把凶神恶煞、邪魔鬼祟等一切不祥的东西拦在外边不得入内,这个拦门棍是一直放到正月初七的。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486182_501.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503843_995.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510676_907.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519520_416.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526156_140.jpg
       大年初一这天最隆重的该数送家堂了,一般要等到黑天再送,先送小家堂再送老家堂,因为除夕守夜都累了,小家堂送得越来越早,有的吃过早饭就送走了,送走后各家就会来撤菜,谁家的碗端回谁家,有时也有端错了的。送走小家堂就各处串串门拜拜年,这一天除了吃喝什么活都不用干,就是个“耍日子”,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一直耍到晚饭后送老家堂。晚饭后不用招呼,几乎全村的人都会聚到村头等着送老家堂,年前忙碌的女人这会也都闲下来了,平日不大露面的老人和女人也都出来了,可以说是是全村出动了,辛辛苦苦忙碌一年这一刻全部放下了,噼里啪啦一通鞭炮,村子里会有一阵小小的雾霾,但是比起全村人此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点雾霾算什么呢?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天南海北的人挤着春运也要回家,或许就是这种念想就是这种牵挂,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平安团圆和幸福吧?每年负责请送家堂的都是那几位长老级的人物,噼里啪啦一阵山响,送别老祖宗年龄大的用的是三拜九叩的大礼,很虔诚的把老祖宗送走,年轻人的观念都淡了,就是聚到一块来凑个热闹,直接忽视了长老们“给老祖宗磕个头”的提议,送完家堂人群一哄而散,而长老们还要处理好后续事宜,检查是否留有火星,待一切停妥之后再走。整个村里趋于宁静,连狗叫都听不着了,村子里漆黑一片,忙碌了一年,都早早地睡了。
       过了初一村里人家就忙着走亲串门,新年出行自然是少不了鞭炮,我家也不例外,一挂鞭,一叠纸,三柱香,六个元宝,沿着弯弯的小路回城,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真快,一转眼我在这个小山村过了二十五个年了,虽然传统习俗被越来越简单化,年味看似越来越淡了,但亲情越来越浓了,过春节不单单是聚一块吃吃喝喝祭拜祖先,所有的习俗和形式最终就是就是为了凝聚亲情,这或许就是过春节的真正意义吧。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540114_78.jpg
http://suibicdn.suibiwang.com/pic/20220310/1646898505545963_608.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