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 发表于 2021-9-24 23:31:13

很久之前

  六月底临近期末考的前一周。
  
  高考结束,回学校取志愿填报参考书目的弟弟因时间紧张乘坐摩托车,出了小车祸,左外踝骨折。
  
  于是,原本定好的第二天他来主城区找我,我辅导他填报志愿的事只得暂且搁置下来。
  
  
  父亲打来电话,一个四十多岁的,在风雨江湖上闯荡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怕过什么事的中年男人,急得话音里都略带了些哽意。
  
  父亲这样难受又克制着情绪的时候,我活了二十又一年,平生只见过两次。
  
  一次是在四年多以前的十一月初,一次便是在四年后的六月底。
  
  高二那年深冬时节,回锦城过生日,把我带回店面坐下之后,他摸遍了所有衣兜,原本在兜里的装着所有银行卡以及身份证,驾驶证的卡包不见了。
  
  钱虽不算多,但好歹也是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挣来的,攒下来的积蓄;再有就是里面有着接下来不少的必要开销,自己的保险费,妻子的医药费保险费,自己儿子女儿的生活费书本资料费,以及家里的生活费,外带些杂七杂八的开支。
  
  银行卡丢了不打紧,但身份证也跟着丢了,事很可能就闹大发了。
  
  即使能够致电官方办公电话,能够对接人工客服,迅速进行线上挂失,但没有身份证,后续补办再办理新的银行卡,也麻烦得不行——更别说他是经营水果店的,还要送货给上市公司,哪有那么多时间。
  
  各种问题集中于一点爆发,逼得父亲焦头烂额,但这一切都还是建立在捡到的人没有拿他的身份证去做坏事的情况下,却已经让他如此猝不及防、手足无措。
  
  那要是有人拿去做坏事,那他这个一家之主,顶梁柱,又当如何处理呢?
  
  他当然是考虑过会有好心人归还的,但不用他说,当时在旁边剥橙子吃的,还在读初二的弟弟都知道这概率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
  
  更别说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能对着在摩托车后座坐着的我说出“富在山中有人访,穷在闹市无人问”的父亲。
  
  这个世界似乎总在倡导好人是比坏人要多的理念,但发生了不好的事之后人却总是下意识地做好最坏的打算,不止是大人如此,小孩亦是。
  
  虽然大家都会安慰自己,要对不好的事情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不要这么悲观绝望,要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但人们在面对实际发生的事情时,总是会习惯性降低期待的。
  
  这样的话,在事情没有转机的时候,人们才会更加坦然一些,而不是承受过多失望与心理落差。
  
  而在事情有转机的时候,人们就会在心里安慰自己,好在这只是虚惊一场,真是老天庇佑。
  
  但事实真是如人们所思考的这样吗?
  
  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当时还不算深谙其中道理的我,并没有安慰父亲,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焦急地反复翻找着衣兜,静静地听着他说纳闷的话。
  
  直到他彻底沉默之后,我才跟他提议说,让他打一下银行的电话,问一下能不能线上挂失。
  
  他当时总算冷静下来了一点,左手摸了一把后脑勺,有些尴尬有些无措又不好意思地说,我都忘了有这一茬了。
  
  说着,按着我手机屏上搜出来的官方银行的电话码电话,马上就拨了过去,线上沟通,提出自己的诉求。
  
  直到多年后的现在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好像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在面临一些突发性事件时,不是在闹情绪,而是会很冷静地跟身边人提出解决办法。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租的房子里的水管突然爆了,奶奶蹲在水管旁,裤面不少地方被喷湿,喃喃着怎么办的时候,我慌了没有几秒之后,就已经冷静下来。
  
  尚且年幼的我那时便已经会跟她说,直接关总闸,就不会再喷水了,之后再找房东,让房东叫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来修就行。
  
  于是事情很轻松地解决了。
  
  但那时的我脾气是真的好差,跟后来相对温和的我比起来,简直是变了一个人。
  
  
  以至于奶奶在初三上册那年去世后,在后来的多少年里,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好遗憾好遗憾,我甚至遗憾到了要对别人的奶奶温柔得像是呵护出生婴儿一般无微不至,妥帖周全。
  
  但遗憾懊丧并不会淡却更不会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一如当年,一如从前。
  
  为什么当初脾气就那么差呢,还是对一个羸弱年迈的老人家。
  为什么后来多少人都评价我是一个温柔的人,但她却从未享受过一分。
  
  但这个问题,我很清醒地知道,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人回答我了。
  
  我当然可以臆想揣测出很多种符合伦理人常的答案,但那终究不是我认可的我想要的,也不是奶奶她亲自道出的。
  
  得不到的才会更珍惜这句话,在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况下,看起来似乎都是一个特别完满的答案,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如果非要我认同什么,我可能会相对认同同样有很多人认同的,越亲密越伤害,越肆无忌惮,但却往往忘了考虑他们的感受这一观点。
  
  但这也并不完整,因为我还是更想知道作为我过去许多暴躁情绪与错误行为的承受者的奶奶,在方方面面,她到底是什么感受,而她又到底是怎么看待那些面的我呢。
  
  只有这样,才能凑出完整的认知,而不是只凭我的看法推断,就能把那些过去拼凑成完整。
  
  
  在父亲打完那通电话,在那些紧张焦灼很明显地消退不少之后,他身体的感官意识陡地增强了,其实是归位到正常状态。
  
  他突然就感受到了来自之前摸过的,右边裤兜里的凹凸感,一摸,正好是之前一直在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的小卡包。
  
  这下整个人都好了,也不皱眉也不哽声也不手脚不知道放哪里了,一下眉开眼笑起来。
  
  他反复摩擦着小卡包的皮质包面,像是吃斋念佛的老人家捻着佛珠手串,嘴里还念念有词,还好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他像是重症患者,一朝痊愈,看什么都顺眼,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好,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但四年后的六月底,却不再像四年前的深冬那么幸运,但也不像我无法得到来自奶奶回声那么不幸。
  
  当时父亲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下午六点过,我正在休息,正准备摁灭屏幕继续复习。
  
  我是个有些奇怪的人,对于语音电话视频电话一类的都是很有些敬谢不敏,避而远之的。
  
  潜意识层面觉得特别侵犯我的私人空间,而且好浪费时间,打字说不好吗,但我可能忽略了有时候电话相比起来文字所能表达信息的紧急性、时效性。
  
  好在的是当时虽然我不太想接,但我却又按耐下了这种不耐情绪,莫名其妙地走出自习室,又鬼使神差地摁下了接听键。
  
  于是得知了我弟前一天傍晚出了小型车祸,坐的摩托车被一辆小轿车侧面擦碰,经检查确认左外踝骨折,正在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消息。
  
  但他们只有几天的填报志愿时间,家里人也没有懂这一块的,就只能麻烦我去一趟医院了,指导一下他具体该怎么填。
  
  备考的人学习压力都挺大的,不止我一个,所有人压力都大,也都有可能,随时会遇到毫无征兆的突发事件。
  
  但有时候并不是压力大,就代表着所有的事,都要为自己的事情让步的——备考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在考察人应对处理压力的手段以及心理抗压能力。
  
  哪怕时逢期末,论文跟复习都没弄完,哪怕下一周就要期末,时间很紧压力很大,但在涉及到弟弟未来前程的事情面前,我还是当即给弟弟按了电话过去,商量了后续,也跟辅导员说清楚了这件事,在系统上请了几天假。
  
  时至如今,我也不知道我做得到底对不对,也不知道父亲做得对不对,不过好在后来论文也在病房里跟在一下医院实习的,在外租房的表妹的出租屋里圆满完成了,按期末成绩来看,应该效果还不错。
  
  至于考试科目这方面的成绩很不好来看,我是在回校后复习的,但确实复习得不认真,当时却也没忙着备考,而是很水地在浪,好在的是那门基本没怎么学的科目没挂科。
  
  很多事可能没办法评判好坏,也可能没有恒定不变的标准,但很多的事实向我证明,很多事并不是不能平衡的,不能解决的,即使是在压力很大的时候。
  
  而更多的时候,事情之所以无法做好,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内因,就比如那两门因复习得太水,最后只考了七十多分,六十多分的专业课。
  
  从大三到现在,我欺骗自己的次数已经不算少了,但却依然在知错犯错,何其可悲。
  
  不管是有关搬出寝室还是从学校里面的小区搬出去的经历,更大的程度上并不是他人的问题,而是自身并不想待在那种圈子里,而是自身也没办法那么早睡,只是想换一个地方,但却一直在试图自欺欺人,推卸责任而已。
  
  或许有别人的原因致使这些事的发生,但扪心自问,事实真的如此吗。
  
  把责任推给别人总是很轻松的,但把责任担在自己肩上却是特别不堪忍受的,觉得自己特别糟糕又差劲,什么也不行了。
  
  但我却忘了,自欺欺人才是最难受的。
  
  这样根本不能成长。
  
  我很清楚的,我太清楚了。
  你也很清楚的,你也太清楚了。
  
  那么,争取这一次,下一次,下下次再诚实一些吧,再真实一些吧,至少不要再一直自我欺瞒。
  
  像很久之前,还是婴儿还是孩子那样去感受这个世界,天真的,诚实的,但要做个成熟的成年人。
  
  祝我们成功。
  祝你成功。

街灯下的影子 发表于 2022-3-13 07:54:33

不念过往,不负现在,未来可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很久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