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落平沙 发表于 2021-3-15 17:52:15

读史记

第四十天,读史记。
吃完早饭就睡觉,婆婆中午喊我吃饭,我说不吃了,困。
一点多和夏夏玩了会,夏夏睡着了,我又来精神了,想起前两天读了一遍淮阴侯传,只是过了一遍文言文,没啥印象,再读一遍。
淮阴侯传,写的太精彩了!!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里下的文墨颇多,我是读了萧相国世家被引领来跳跃读淮阴侯的,为啥呢?因为,萧相国张良和淮阴侯韩信都是孝忠刘邦的谋士和将才,但是,读张良的时候,说道精彩处就来一句此事在淮阴侯里有记载,好几处这样的提示,我就很奇怪,为什么?所以,读完张良,我就读韩信,原来如此,很赞的一篇。
之前,我只听过韩信胯下之辱的典故,其实,只是他年少之时,潦倒闹市间的事而已,年少时,不招人待见,人穷志短,讨生活而已。
韩信最初是投靠项羽的,但是,不被重用,还差点被杀,由于他说话清奇,被张良推荐给了刘邦,说到这,我终于知道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原来说的是张良对韩信的提携和斩杀。
一直以来,都说楚汉争霸,其实,如果韩信听从蒯通的建议,另起炉灶,那就会是三分天下了,韩信当上齐王之后,项羽曾经派说客劝降他,但是,韩信说刘邦待他不薄,上来就让他当上将军,其实,如果韩信知道这都是张良的计策,应该就没有这种烦恼了吧。
这篇列传,谋士的辩论很出彩。
韩信攻占赵国之后,惜才,就请教赵国的谋士广武君,广武君是怎么回答的呢?名句出来了,他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韩信呢,还是虚心求教,广武君就给他分析了局势,并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议,韩信听了,不费一兵一卒,让燕国臣服,齐国归复。
当韩信当上齐王之后,他手下的谋臣蒯通就和他有过一番长谈,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不必在受制于刘邦,因为就韩信现在的实力,怎么做都不可能得到刘邦的信任,反而是忌惮,但是,韩信说啥,他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我定不负他。蒯通一再建议,韩信都不为所动,没办法,蒯通知道后果不会太好,就佯装自己疯了,不再说此事。
刘邦称霸天下之后,果然,对韩信不在信任,把他由齐王降为淮阴侯,韩信不服,装病不上朝,樊哙很崇拜他,甚至对他行跪拜礼,韩信根本瞧不上樊哙,还自嘲自己竟然沦落到与樊哙这种武夫相提并论的地步。郁郁不得志,终于反叛,吕后就请教张良,张良献计,韩信被吕后所杀。刘邦回家后,发现韩信已死,又惊又喜,就问,韩信有啥遗言没?吕后说,韩信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当初就该早反叛,天下就是他的了。
刘邦就派人把蒯通抓来,要煮了他,蒯通很能说,他叨叨叨的说了一通,大概意思就是,时事不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我建议他为王是因为还不知道有你,在其位谋其政,这都是当时当地的局势所逼,不能怪我,刘邦觉得有道理,就放了蒯通。
喜欢蒯通说的一句话,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准备准备,出门,打工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