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村夫 发表于 2018-9-22 19:43:22

闲话《渔翁》⼀⼀品诗夜话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提到柳宗元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江雪》,但同样是写渔夫另外一首诗《渔翁》给人的感觉则明显不同。《江雪》给人的感觉是冷到骨头里,失意、孤独与抗争。另一首《渔翁》则是恬淡、随性、与世无争。《江雪》是他刚刚贬官后不久写成的,而《渔翁》则是在十年之后。经过差不多十年的磨砺,意境也由冰雪清寒,江天一色,变成了绿水青山,禅意出尘。柳宗元也从孤愤,变得随性恬淡。在这两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心路历程。柳宗元,字子厚,出身河东柳氏高门,本身是个才子。他21岁中进士,26岁登博学宏词科。唐顺宗继位之后,32岁的柳宗元,官拜礼部员外郎,虽然官儿不是特别大,却也是当时政治改革的核心人物,与刘禹锡等文人属于同当时的改革阵营。不过改革必定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唐顺宗又是个病弱的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宦官推翻了。柳宗元刘禹锡这些人被纷纷贬官,当了边州司马,其中柳宗元就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在今天的湖南南部,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而且州司马又是一个闲职,不仅没有衙门,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柳宗元一家人,只好寄居在一处破庙之中。不到半年,老母就贫病而死。他的一首送别诗《别舍弟宗一》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不但真实的描写了他的政治遭遇,也饱含着诗人抑郁不平之气和怨愤凄苦之情。在柳州这十年,柳宗元寄情山水,写了大量的诗文。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入选语文课本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首诗里诗人给我们不仅仅展示了周天寒彻的凄美景色,同时也刻画了一位孤清的渔翁在极端恶劣环境中不屈的抗争。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被贬,又无力抗争,又心有不甘的真实心境。当然这首诗太有名了,古往今来有太多的说评和议论,多如牛毛,就不多说了。但是和原诗相比都显得那么苍白,因此读原诗是最有味道的。《渔翁》这首诗也写了一个渔翁,但这个渔翁与《江雪》中的渔翁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十年过去了,诗人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柳宗元信佛,这首诗中禅意渐浓,而红尘烟火的味道却越来越淡。从夜傍,晓汲,不见人,再到豁然间山水绿,及至回望只剩下空山云相逐。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还说的是人间的事,而柳宗元《渔翁》里的渔翁在炊烟消散之后不见了,像神仙一样隐遁了,融入了青山绿水之中。按说是写到这里已经圆满了,苏东坡就说有前两句就可以了,不用再写了。严羽在《沧浪诗话》也同意苏东坡的观点,而且还说,就算是柳宗元复生,也应该同意。可是柳宗元毕竟还是有后面一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那么这两句真的多余吗?如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似乎可有可无,但从诗人十年的心路历程看,这一回望又是那么富有哲理。诗人在回看什么,是在看西岩上白云无忧无虑的漂浮,就像陶渊明的“云无心而出岫”?也是,也不是。我说更多的是看人生的坎坷,尘世的轮回。从不屈、抗争到随性、放下。曾经的愤懑在永州的青山绿水中得到了慰籍,失意的心境再次归于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被磨砺的:看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从这两个渔夫的典型形象,我们还能感悟到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渔樵自古就同山水隐逸联系在一起。先秦时期庄子和屈原各写了一篇《渔父》。在庄子的《渔父》里面,渔父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看见孔子为传道授业四处奔波,就忍不住开导孔子,不要这么苦心劳形,非要去干那些不属于自己本分的事儿。那屈原的《渔父》呢,也是不忍心看三闾大夫容颜憔悴,江畔徘徊。屈原不是感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嘛,渔父呢,就给他唱了一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是孔子也罢,屈原也罢,都没有听渔父的劝戒。因为他们的本质是儒家,生来只为追求真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渔父的本质呢,则是道家,尊崇的是老庄之道,无为而治。儒家和道家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也相辅相成。孔子还会继续传道授业,可他也会和弟子讲这个渔父是个圣人。而屈原呢,虽然塑造了隐逸山水的渔夫形象,最终还是洁身自好,自沉汨罗。所谓儒道互补,“君子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捧的最高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的古人渐渐的远去了,但他们的思想和文学作品依然在感染着我们。当然对于我们已过花甲之年的人来说,兼济天下就算了,能独善其身就不错了。夜已深,别瞎想了,洗洗睡吧。可又心有不甘,那就再分享一篇柳宗元的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渔翁》⼀⼀品诗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