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知道 发表于 2013-8-31 00:28:07

《文学和出汗》—摘自鲁迅杂文集《而已集》




文学和出汗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长久。例如英国,莎士比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
      这正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他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
      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的人,......
      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变。不说类猿人,就是原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的人也未必会明白。要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实在难哪。
      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然“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尚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可危乎殆哉”。       听说,例如英国,那小说,先前是大抵写给太太小姐们看的,其中自然是香汗多;到十九世纪后半,受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就很有些臭汗气了。哪一种的命长,现在似乎还在不可知之数。       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                                                                         ——一九二七,一二,二三。后感: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初读是很乏味的,不仅枯还苦,但是一篇文章你如果能读上3遍,那么......我想你会很愿意读第4遍,这时你应该可以感觉到先生的文字不仅准确犀利还具有冷幽默。本篇文章出自鲁迅1927年所作杂文集《而已集》,本集28年正式出版。在鲁迅先生是杂文集中,提到文学的很多,以各种角度谈文学进一步讽刺社会中存在的“啼笑皆非”,他对文学话题的“情有独钟”我想和他最后坚持走文学道路有关,因此会在要求上更严谨些。
上海教授说文学应为”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因为“否则便不长久“,换言之长久的文章才能称之'文学',鲁迅说他们是“胜王败寇论”,那么我想问下现在大片网络小说横行,侵蚀着文学,怎么说?它们可能称之为文学?我不反对发表没有主题的文字,但起码的不能错字满篇,内容抽条,荤话连篇。爱文字,爱生活,请传递正能量!!!!
















































zhuoyao520 发表于 2017-4-18 23:56:49

“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这句话感觉和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声音很有一些联系,鲁迅先生的先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和出汗》—摘自鲁迅杂文集《而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