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珂珂 发表于 2021-6-17 15:18:40

岁月漫长,我们来日方长

  最近很长时间没有工作,闲暇之余翻阅了一本读物——《世界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封面上的作者是白落梅,但我喜欢上这本书的原因却和白落梅这三个字没有一点关系,我和这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一样,是被这个名字给吸引过去的。

  当遇到她的文字时便像是赤脚跑在海边的少女,刹那间,微风不动,波光粼粼,就连肆意洒在脸上的阳光似乎也温柔了几分,有人说这是文字的魅力,但我却认为这是白落梅的魅力。

  如果说文字是把可以变换的武器,那我想我可能遇上了一玫瑰香的百合。

  我看书有个习惯,基本不看作者,除非期末考试要考才会特意记一下作者背景。这次也一样,不过是因为这本书的才华造诣才去百度的作者,也是因为百度我才知道这是位故友。

  第一次读她的文章还是上学的时候翻阅《读者》时,偶然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可能是时间太久故事的内容都记不太真切了,但就像是一个老同学,虽然不记得她的样子,但一想到名字还是会涌入一波回忆。

  在最不可能相遇的地方,我们遇见了两次。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仍然感觉像是位故友。

  我一直很纳闷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熟悉感,看完她的百度百科我明白了。这种熟悉感是成年人之间的三观产生的。

  

  有的人携手了千万个日夜却仍然相顾无言,而有的人只说了三句话便觉得相见恨晚。

  如果不是一场预谋,那我想这也许就是缘分的邂逅。就像书的名字一样,世界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三观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有自己的见解。或许你认为的大惊小怪在他人眼里却是颠覆性的认知。

  

  三观会缩小人的圈子,让每一次社交都变得充实快乐,这大概才是圈子的真正意义。

  曾经和一位前辈喝茶聊天,当时年轻人众多。前辈说,受阶层影响我们这些普通的年轻人融入上层阶层至关重要,只有融入上层阶层那些该有的社会资源才会为你而来。

  虽然这些话让人没有办法反驳,但就是感觉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社会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无效社交,曾经我也一度寻找它的答案。周末和朋友出去小聚算不算无效社交?公司举行的团建活动算不算无效社交?最主要的问题社交的效率究竟是什么?

  《英国心理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聪明人许多时候显得孤僻不合群,是因为社交不能够让他们感到幸福。所以说与其花时间考虑社交带来的效率,不如想一想社交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科学显示,大脑在处于幸福兴奋的时候才会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如果成功等于创造力+执行力,那么执行力则取决于对社会亲和力的价值影响力。

  我是个自由主义者,我认为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社交才是真正的有效社交。阶层把价值分为了三六九等,而打破阶层的枷锁恰好就是所谓的三观。

  

  找对自己的舒适圈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的潜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俗气置顶的人,没什么大的梦想,也不想成为多么伟大的人。

  上学的时候不喜欢考试,工作之后不喜欢考核。只想发点小财然后满世界转转,无拘无束,不礼不法,流芳百代不必,遗臭万年无妨,但求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己心。

  但是世界好大,很多地方还没来得及去看就被一些不明飞行物遮住了眼前的光辉,也曾试图逃离过生活,但也是生活拉我出的泥潭。

  它欠我的那句对不起,时间也替它还上了。

  书上说,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不喜欢一个环境最好的办法是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这才是年轻的意义。

  曾经我一度认为年轻是当下最华而不实的豪情,可后来发现也正是因为年轻才拥有成功的赌注。

  我也收拾好了小小的行囊准备重新出发,行囊里的东西不多只有“三观”一样,丢掉的东西也不多,就是把“浪漫”丢弃了一些。

  在心底给自己偷偷的下了一个小决定,决定用自己的俗雅寻自己的天下。

  岁月漫长,我们来日方长,淡淡花香,慢慢绽放。


喏珂珂(vx:GXN183355)一个被才华耽误颜值的九五后小仙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岁月漫长,我们来日方长